“数潮”涌动,“新局”待启。数字化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至设计领域,引领着设计方式的深刻变革;数字化协同设计正逐步成为推动行业创新、提升设计效率与质量的关键路径,求新求变,方能在数字化浪潮中踏浪前行,开创设计领域的新篇章。
“图为技术与国内相关工程设计企业联合开发设计与建造涵盖涵盖核电、火电、石油石化等行业,为客户解决协同设计、效率提升、质量审查、资产标准化等问题。”在11月15日图为技术举行的第二届三维数智工程创新大会上,图为技术副总经理卜友竹分享了图为技术在数字化协同设计上的探索与实践。
“智”汇协同,“图”领前行:打造数字化协同设计版图
过去数年间,图为技术在数字化协同设计实践上覆盖了多个关键面。不仅在主流二三维软件(AUTODESK、AVEVA、INTERGRAPH、REVIT等)基础上进行扩展开发,还针对客户的特定需求,承接并实施二三维专业设计软件的定制开发服务。此外,基于公司自研的产品,打造了协同设计、综合校审等设计协同与管理平台,打通与各类设计分析软件的接口,极大地提升了设计流程的协同性与流畅度。
在专业工具的选择上,图为技术紧跟行业前沿动态,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工厂设计的全链条中。涵盖了智能工艺系统设计、三维电缆敷设设计、通信智能布置工具、多专业支吊架设计及建筑三维自动化建模等环节。在协同设计平台的功能构建上,涵盖了设计审查移交、三维工厂模拟应用、数据管理、异地协同以及设计仿真与模拟等多个核心方面。在接口类工具层面,集成了管道力学计算接口软件、参数化设备自动化建模以及管道预制设计系统,形成了一套全面而专业的工具体系,以满足工厂设计领域的多样化需求。
智能算法赋能三维设计:高效、精准、协同
在工程三维设计迈向智能化的方向上,图为技术以业务需求分析为核心,基于强大的空间几何算法把各专业设计流程中的设计场景、设计逻辑和相关标准规范进行量化和算法转换。通过提供对应解决方案实现技术赋能,不仅让专业设计更加智能、高效,还帮助一线设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轻松上手。
实践案例一:三维可视化电缆敷设设计管理系统
该软件作为电气专业在三维布置的核心工具之一,它满足一体化设计的理念,能够实现桥架布置设计及验证、三维可视化电缆敷设及模型展示、自动寻径、人机交互等功能,有效提高设计水平、质量及效率。满足一体化设计数据管理需求,形成电缆敷设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集中管理,实现设计、管理过程的信息可追溯。
实践案例二:通信智能布置模块
在通信专业的传统设计流程中,二维图纸设计依赖于设计者丰富的经验和繁琐的计算,不仅导致设计效率低下,还使得设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布置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尽管三维模型设计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设计视角,但它无法判断最优避障路径,设计质量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手动建模会导致大量的设计调整,增加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针对这类问题,通信智能布置工具基于空间几何算法和设计逻辑算法,以技术手段赋能智能设计。它不仅能够依据标准规范和实际模型情况进行自动化布置,还极大地提升了设计的精确度与效率,确保了设计质量的可控性与稳定性。
实践案例三:电气支吊架批量布置模块
支吊架批量布置工具效果示意图
支吊架批量布置工具针对支吊架布置点位确定及选型合理性的痛点,通过集成桥架空间分析算法、支吊架布置点自动生成算法以及支吊架选型生成算法,实现了对支吊架智能布置设计的技术升级。该工具依据标准规范与实际模型情况,进行支吊架的自动化布置,确保设计与实施的精确度,有效提升了布置效率与准确性。
图为技术对于工业设计软件研发过程的思路主要从工程实际场景需求出发,基于主流应用的实现,融入工业算法与知识,打造符合设计人员习惯的工业设计软件。通过过往案例中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与沉淀,图为技术已制定三维协同设计基础平台的开发战略,结合自研的算法与套件,初步实现业务对于自主技术的需求。
协同设计,共创未来新图景
目前,图为技术的三维协同设计平台已初步完成元件库的搭建,基于通用三维几何基本体、关键点及元件的定义,支持对元件的三维模型进行渲染、浏览及主流设计软件元件库的兼容等。平台还采用python作为脚本语言,实现模型的增删改查及批量建模。此外,平台还支持功能模块拓展,用户可通过workbench实现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切换。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协同设计向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迈进,并推动行业高效、精准、可持续发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三维设计协同的每一步探索都至关重要,图为技术愿与各位携手,成为您可信赖的生态合作伙伴,共创三维设计协同新篇章。